2025年10月26日,马石庄教授于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礼堂开讲2025年党员教育系列第二可,主题为《青春中国·关于现代中国》。化学化工纳米学院党委组织400余位党员、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团员积极参加本次党课。
党课伊始,马石庄教授以“人长两个脑子,一个负责哲史政,一个负责数理化”的生动比喻开场,迅速拉近了与学员们的距离,并由此引出本次课程的核心主题。马石庄鲜明地指出,本课蕴含双重含意:其一,是“讲给中国的年轻人”,因为青年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其二,是“我们今天的中国正像一个年轻人一样,朝气勃发”。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理想,到李大钊“创建青春之国家”的呐喊,历史的星火始终印证着一个真理:青春是民族不竭的动力,中国的希望在于不懈奋斗的青年。
本场报告的帷幕由此拉开,马石庄直面“李约瑟难题”,指出其本质是一个忽略了近代中国特殊国情的“伪命题”。他深刻剖析了诸如“资本主义是人类经济史上的第二次飞跃”等论调,实为西方中心史观的简化产物,并不适用于解读中国的现代化路径。今天的中国,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明天的中国,必将不同于今天。马石庄引用狄更斯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犀利地指出,部分人只见到西方繁荣的表象,却选择性忽视其背后殖民与战争的历史原罪。他进而强调,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中蕴藏着深厚的智慧与独特价值,我们绝不能以他人的尺度丈量自身的道路。
通过上面的讲述,马石庄引导大家应该树立辩证的历史观:既不陷入“为何落后”的旧日困惑,也不盲从“西方为何先进”的单一叙事,而是要以文化自觉与历史自信,认清中国正以青春之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复兴之路。这既回应了“讲给中国的年轻人”的初衷,也深刻诠释了“青春中国”朝气勃发的精神本质。
面对纷繁复杂的全球文化图景,马石庄警示,切勿在“喧闹”中迷失方向。他指出,从巴赫、贝多芬的音乐到拉菲尔的画作,西方后现代艺术虽具感染力,但其精神内核往往根植于其特定的历史语境,与当代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集体奋斗并不完全同频。“我们的青年,不应在别人的旋律中丢失自己的节拍。”马石庄强调,必须具备文化上的辨别力与战略上的定力。并且此份“定力”,最终要转化为“图强”的行动。他还指出,国家发展如同“与狼共舞”,必须自身强大方能掌握主动。他深刻辨析“福利陷阱”,他呼吁青年直面媒体责任、信息化挑战与生态建设等“时代之问”,沉心静气做真学问,去做别人觉得困难的事情,真正激活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最后,马石庄以“三个务必”作结:务必不忘初心,务必保持清醒,务必勇于斗争。这既是应对外部“喧闹”的清醒剂,也是内在“图强”的动员令,激励青年一代在科技攻坚与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以青春的定力与担当,谱写现代化的中国旋律。
至此,2025年党员教育系列第二讲圆满结束。本次党课以《青春中国》为主题,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理论辅导,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激昂斗志的思想动员。它启示年轻的同学们,读懂中国,既要纵览历史的深度,也要洞察世界的广度,最终更要回归到自身建设的担当。不要忘记大家的处境,也不要忘记大家肩负的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