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化学科学学院楚甲祥课题组与合作者在烯酮的氧化还原反应方面取得进展

  • 化学科学学院金属有机化学实验室
  • 日期:2025-11-13
  • 91

  烯酮具有C=C=O的累积双键结构,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在环加成、亲电和亲核反应、聚合等转化中有着广泛应用。然而目前人们主要关注中性烯酮的反应性,对烯酮自由基阳离子和自由基阴离子反应性的研究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因于这两类自由基物种本身具有极低的稳定性。目前稳定的烯酮自由基阳离子和自由基阴离子尚未被报道。

  过渡金属-羰基(TM-CO)配合物是一类重要的配合物,其中金属离子具有多种不同的氧化态。受此启发,化学科学学院楚甲祥课题组提出,可以将烯酮看作卡宾(R2C:)和一氧化碳的加合物,并进一步将其看做TM-CO配合物的主族类似物。通过调控烯酮的取代基,分离到首例稳定的烯酮自由基阳离子和自由基阴离子,从而首次稳定烯酮的三种不同氧化态。

  在该工作中,作者选取了一种具有较大位阻取代基的环状(烷基)(胺基)卡宾(CAAC),在此基础上合成相应的烯酮1,并通过还原和氧化反应,分离到稳定的烯酮自由基阴离子[1][K(18-crown-6)]和自由基阳离子[1][Al(ORF)4](RF = C(CF3)3)。这三种不同氧化态的烯酮均经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需要说明的是,虽然CAAC稳定的还原态物种已有较多报道,但是CAAC稳定的高氧化态物种仍然少见。

  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随着氧化态的升高,烯酮基团中C–O键变短,CO伸缩振动频率升高。这表明随着烯酮氧化态的升高,CAAC对CO的活化程度减弱,这与氧化态对过渡金属羰基配合物的影响趋势一致。理论计算表明,与中性烯酮中羰基碳原子C=C=O具有亲电性不同,烯酮自由基阴离子的羰基碳原子发生极性反转,表现出亲核性;而烯酮自由基阳离子的羰基碳原子则具有比中性烯酮更强的亲电性。这一设想被后续进一步的反应性研究所证实,并在论文中进行了详细讨论。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并被遴选为HOT Paper。论文第一作者为化学科学学院已毕业博士生艾连昆,通讯作者为化学科学学院楚甲祥与德国萨尔大学Dominik Munz教授。理论计算和EPR分析由萨尔大学Xinyue Meng同学完成。该工作还得到了化学科学学院张翠娟博士和李松杨同学的帮助。

  Transition-Metal-Free Carbonyl Redox: A Ketene in Three Oxidation States

  Liankun Ai, Xinyue Meng, Songyang Li, Cuijuan Zhang, Dominik Munz, Jiaxiang Chu. Angew. Chem. Int. Ed.2025, DOI: 10.1002/anie.202515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