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房子里干大事业——化学科学学院403班组织参观“两弹一星”纪念馆

  • 王冲
  • 日期:2021-04-13
  • 7162

  如果把一个人圈在一个小房间里,提供足够的给养,能在里面呆多久?如果在这个小房间里放上一沓稿纸,几张算盘,让你在这里不停地运算,能坚持多久?如果这个房间远在深山、荒漠,方圆几十里荒无人烟,你又能呆多久?在当今物质世界极大丰富的时代,不敢肯定我们当代年轻人,到底能够呆多久,三天,一个月,或是一年?也许根本不会这么久。然而,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真的有那么一大批青年学子,就在这样的小房间里,呆了几十年!先不说当时没有互联网可以刷抖音逛淘宝,那个年代,他们的食物供给可能都成问题。就是这样艰苦的环境,隐姓埋名大半辈子。他们的名字,今天的我们,大多都已熟知: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钱伟长、于敏、程开甲……

  2021年3月27日,我们化学院403班组织部分同学参观了“两弹一星”纪念馆,很荣幸,能够来到我们中科院的“网红圣地”,能够近距离感受老一代科学家的丰功伟绩。成功的背后,是要付出多少辛酸,耐得住寂寞,才能干得出成就,扎根实验室,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这个“网红”流行的时代,我想,作为中科院的新鲜力量,这些老一辈的科学家,才是我们应当崇尚的网红。网红科学家们的事迹,我不再赘述。他们的丰功伟绩,甚至自己的姓名,都曾经被雪藏几十年;他们的成功,让祖国足够强大,让今天的我们,有勇气面对西方霸权主义,有实力屹立在世界之林。这一切的成功,便起源于这样一间间简陋的实验室、一张张密密麻麻的草稿纸,一台台简易的测量仪器,一幅幅精密的图纸。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计算一个关键数据,可能要几年的时间,然而我们先后成功发射“两弹一星”!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科学家们可能会经受严寒、饥饿,然而科学家们几十年如一日,战严寒酷暑、迎朝阳晨曦,换来了国之重器!

  时常听到有人抱怨:实验室泡好几天、柱子过的没个完、实验数据堆成山、简直工地在搬砖!是啊,记得自己第一次来到研究所,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一栋栋不华丽的实验楼,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数不清的反应试剂,让我对未来三五年,感到忧虑:未来这几年该怎么度过?再回想起“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们,那时候的他们,也是青春韶华,选择科研、扎根基层,立志报国。他们的精神,是当代青年学子们最宝贵的教科书,他们的事迹,是最值得我们点赞的网红作品。

  小房子里干大事业,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熬得住孤独,方能等到花开。埋下一粒科研的种子,扎根越深,才能开出更美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