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两弹一星精神,重温民族自强之路——化学科学学院401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张立典
  • Published: 2021-04-12
  • 1047

  2021年4月11日下午,化学科学学院401党支部全体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入党申请人集体参观和学习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重温了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历史,并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老一辈科学家克服重重困难研制两弹一星的决心和智慧。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首先来到了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的雕像处。在那里,同志们了解到了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生平贡献。当讲解员讲述到王淦昌院士的事迹时,同志们肃然起敬。20世纪60年代初,王淦昌从苏联回国受命参与核武器研制。年过半百的他义无反顾:“我愿以身许国。”由于核武器研制任务的高度机密性,王淦昌化名王京,断绝了一切海外联系,在物理学界整整“消失”了17年。东风破晓,气贯长虹。终于在1960年11月5日,“东风一号”导弹在大西北戈壁滩成功命中目标——其标志着中国在掌握导弹技术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后续航天型号的研制奠定了人才、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基础。随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随后同志们走入了“两弹一星”事业展,详细了解科学院参与“两弹一星”事业的历程,学习中国科学院科技工作者的重大贡献。通过对展厅的参观,同志们认识到中科院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投入了40多个单位、一万七千多名科研人员参与“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建立了“两弹一星”相关的主要科学基础,造就了大批领军和尖子人才,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开拓了一大批新兴科技领域,并由此形成了后来中科院的机构规模和学科布局。

  重温由“两弹一星”照亮的民族自强路,同志们对以爱国为核心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老—辈科学家至诚报国的大担当、大情怀、大作为将一直激励着我们牢记使命、不懈奋斗。

  未来,401党支部的各位同志将充分继承和发扬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代表的科研精神,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以不负国家、人民期望的赫赫战绩,勇攀科技高峰!